芭蕉芋的功效与作用
大家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东西——芭蕉芋。也不是啥稀罕玩意儿,就是想记录下自己试着用它的一些过程和感受。
初识芭蕉芋
最早知道这东西,还是好几年前在老家菜市场看到的。当时就觉得挺奇怪的,长得有点像姜,又有点像芋头,块头还不小。问了摊主,说是叫芭蕉芋,也叫蕉藕,能吃。那时候没太在意,就是觉得新鲜。
后来有一次跟家里老人聊天,说起最近有点上火,消化也不太老人就提了一嘴,说可以试试芭蕉芋,他们以前有时候会挖来吃,说是能清点热气,对肠胃有点好处。这话我就记心里了。

动手尝试
正好前段时间又在市场上看到了新鲜的芭蕉芋,就想着买点回来试试。挑了几个看起来饱满结实的,拿回家就开始捣鼓。
第一步:清洗处理
这玩意儿外皮带着不少泥土,还有些须根。我先是用水龙头冲,再用刷子使劲刷,边边角角都得刷干净。感觉这皮还挺硬的,费了点功夫才弄利索。洗干净后,看着白白净净的,有点像藕。

第二步:切块备用
洗好后我就把它切成块了。切开看里面,是那种淀粉质的感觉,白色的,有点黏。闻着没啥特别的味道,就是一股淡淡的植物气息。

第三步:上锅蒸煮
第一次尝试,我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——蒸。把切好的芭蕉芋块放到蒸锅里,大火蒸了大概二十分钟。具体时间我也没掐太准,就是用筷子戳了戳,感觉软了就差不多了。
品尝感受
蒸好后端出来,热气腾腾的。尝了一块,口感粉粉糯糯的,有点像芋头和山药的结合体,但更紧实一些。味道很淡,几乎没什么甜味,就是一股很纯粹的淀粉味道。我个人觉得直接吃有点寡淡,可能蘸点糖或者蜂蜜会好些。
后来我又试了用它来煮汤。把它跟排骨一起炖,发现煮出来的汤会稍微浓稠一点,芭蕉芋吸收了肉味,吃起来比清蒸的有味道多了。感觉这种做法还挺适合我的。

体验小结
吃了大概一两周,有时候蒸着吃,有时候煮汤。要说有啥特别明显的作用,老实讲,我没感觉出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但是,确实感觉那段时间消化好像顺畅了一点,嘴里那种燥热感似乎也减轻了些。这可能跟我那段时间饮食比较清淡,喝水多也有关系,不好说完全是芭蕉芋的功劳。
- 关于营养:查了下资料(就是网上随便看看,非专业哈),都说它营养还行,有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啥的,对身体总归没坏处。
- 关于功效:老人说的清热利湿,网上也提到类似说法,像什么对拉肚子、湿气有点帮助。我个人体验就是消化方面似乎有点改善。还看到说能捣碎了外敷解毒,这个我没试过,也不敢乱试,就当个知识点了解了。
- 个人感觉:我觉得芭蕉芋作为一种杂粮或者食材来吃,换换口味挺好的。它本身味道淡,可塑性强,煮汤、蒸煮都行。至于那些功效,我觉得不能太当回事,毕竟它就是个食物,不是药。保持平常心,均衡饮食最重要。
这就是我自己尝试芭蕉芋的一点实践记录,很简单,也没啥高深的东西,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下这个过程。如果你也对它好奇,不妨买点试试看,自己体验下最实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