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详解,日常养生可不能少了它!
大伙儿今天得空,就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实践的一个玩意儿——生地黄。这东西,估摸着不少人都听说过,但我这人就喜欢自个儿捣鼓捣鼓,看看究竟咋回事儿。
我怎么开始捣鼓生地黄的?
说起来也简单,前阵子不知道咋回事,就老觉得身上有股火气,嘴巴干,有时候晚上睡觉都觉得燥得慌。我寻思着,这也不是啥大毛病,但总归不舒服。我妈以前就老念叨,说啥“上火了就吃点凉性的”,她有时候就会弄点生地黄煮水喝。记性还行,就想起来这茬了。
我就琢磨着,要不自个儿也试试?反正也不是啥精贵玩意儿,家门口那中药铺就有卖的。于是乎,我就揣着这点念想,开始了我的“生地黄实践之旅”。

具体我是怎么弄的?
第一步,当然是去买。我特地挑了个周末,溜达到药铺。那药师瞅我一眼,问我要我说来点生地黄。他也没多问,就给我称了点。那生地黄,拿在手里黑乎乎的,有点沉,表面看起来还有点湿润的感觉,闻着有股淡淡的土腥味儿,还带点甜丝丝的气息。
第二步,就是清洗。拿回家之后,我先把它们给好好洗了洗。毕竟是土里长的嘛表面总会有点泥沙啥的。我一般是用流水冲,再用小刷子轻轻刷几下,确保干净了。
第三步,开煮!我这人图省事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煮水喝。我找了个小砂锅,放了几片洗干净的生地黄进去,大概也就三四片,没敢放多,毕竟是第一次自个儿弄。然后加了大概三碗水的样子,大火烧开,然后转小火慢慢咕嘟。大概煮了有个二十分钟到半小时,瞅着那水颜色变得深红褐色了,我就关火了。
有时候,我还会搭配点别的。比如,感觉喉咙特别不舒服的时候,我会加几颗麦冬一起煮,听说那玩意儿也是养阴的。但多数时候,我就单独煮生地黄。
喝了之后感觉咋样?
刚开始喝那会儿,没啥太明显的感觉。就是觉得那水味道有点甘甜,又带点微微的苦,不难喝。我一般是放温了再喝,一天喝个一两杯的样子,替代一部分白开水。

坚持了几天之后,你还别说,真有点变化!
- 最明显的就是嘴巴没那么干了,以前早上起来总觉得口干舌燥的,那几天就感觉好多了,润了不少。
- 再就是,那股莫名的烦躁感也轻了点。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但确实感觉人清爽了些。
- 对了,我有时候熬夜多了,眼睛会有点干涩,那段时间好像也有点缓解。
我就寻思,这生地黄的作用大概就是书上说的那种“清热凉血”、“养阴生津”。虽然咱不懂那些专业词儿,但身体的感受是骗不了人的。感觉身体里的那股“火”像是被稍稍压下去了一点,津液也足了些。
有几点得说道说道:
不过通过我这点实践,也有几点体会想跟大伙儿分享下:
- 这玩意儿毕竟是凉性的。 我自个儿肠胃不算太壮,所以没敢天天喝,也没敢一次喝太多。要是哪天感觉肚子有点不舒服,或者大便有点稀了,我就会停几天。我觉得要是本身脾胃就比较虚寒,或者容易拉肚子的人,用这个就得特别小心,最好还是问问懂行的人。
- 不能当饭吃。 它终究是个调理的东西,不能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。身体不舒服,还是得找准根源。我就是阶段性地感觉“上火”的时候用一下。
- 买的时候得看清楚。 生地黄还有个兄弟叫熟地黄,那炮制方法不一样,作用也偏向于补血了,可别弄混了。咱要的是清热凉血,就得是生地。
我这回捣鼓生地黄,感觉还行。它确实在我感觉身体有点“热气”的时候,帮我缓解了一些不舒服。但咱也不是专业的,就是一点个人体验,大伙儿听听就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。最重要的还是得了解自个儿的身体,别瞎折腾,有啥不明白的,多问问老人或者专业人士总是没错的。
行了,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,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点点参考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