蝼蛄的功效与作用是啥?老一辈常说的用途都在这!
想跟大家伙儿聊聊这个叫“蝼蛄”的小东西。可能很多人在田间地头见过,就是那种会在土里钻来钻去的虫子。我一开始也就是把它当个普通的害虫,后来有次机会,才对它有了点新的认识。
我是怎么开始琢磨这玩意的
事情得从几年前说起。那时候我不是经常下乡嘛帮着亲戚干点农活。有一次,在地里翻土的时候,就翻出来好些个蝼蛄。当时我正准备一脚给它解决了,旁边的老表拦住了我,说:“这玩意儿可别随便踩死,有些时候它还是个宝。”
我当时就纳闷了,这不就是祸害庄稼的玩意儿吗?还能是宝?老表看我不信,就跟我讲,他们村里以前有老人,懂点土方子,就用这蝼蛄入药,说是能治一些毛病。他具体也说不上来特别详细,就说对小便不痛快、身上有点水肿啥的,好像有点用。

这话算是给我心里种了个小疙瘩。就好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事儿。回去之后,我就开始自己瞎鼓捣,想了解了解这蝼蛄到底有啥名堂。
我的实践和观察记录
我得搞清楚这蝼蛄到底长啥样,怎么抓。这玩意儿喜欢潮湿松软的土壤,尤其是雨后或者傍晚,特别活跃。我特地挑了几个傍晚,拿着小铲子和手电筒,在菜园子边上、田埂附近转悠。你别说,还真让我逮着几只。这家伙前腿特别有力,跟小铲子似的,刨土可快了。
抓回来之后,我就开始琢磨怎么处理。我记得老表说过,好像是要弄干净。我就先用水把它们身上的泥土冲掉。然后,我就开始查一些零零散散的资料,也问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。他们告诉我,这蝼蛄,主要的作用是利水、通淋,还能消肿。
我听说的用法,大概有这么几种:
- 煎汤:就是把处理干净的蝼蛄(一般会去掉翅膀和足),跟其他一些药材(也可能单用)一起煮水喝。这种方法好像比较常见。
- 研末:把蝼蛄焙干,就是用小火慢慢烘烤干,然后碾成细粉。用的时候,可以用温水或者黄酒送服。我试过把几只蝼蛄放在瓦片上,用小火慢慢烤,烤干之后确实能碾成粉末,闻起来有股子焦香,但也有点腥气。
我还了解到,这蝼蛄味咸,性寒。他们也特别强调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。比如身体特别虚弱的人,还有孕妇,那是肯定不能碰的。据说它通利的作用比较强,怕伤了正气或者动了胎气。

我自个儿当然没敢随便试吃,毕竟这玩意儿有点“野”,万一弄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我就是通过观察、询问和查阅一些能找到的土方子、小偏方之类的记录,了解到它大概有这么些说法和用途。
比如,听说对于那种小便不顺畅,点点滴滴老解不干净的情况,或者身上有些浮肿,特别是腿脚肿,用蝼蛄研末,或者配合其他一些药材煎汤,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。还有些说法是,对于一些淋巴结核(就是以前说的“瘰疬”)或者一些不容易好的疮疡,也有外敷的用法,就是把蝼蛄捣烂或者研末调敷在患处。
我印象最深的是,有一次村里一个大叔,夏天贪凉,喝多了生冷东西,加上可能有点湿热,就闹肚子,后来发展到小便也不太痛快,人也有些没精神,腿脚有点肿。后来他找村里的土郎中看了看,那郎中就给他方子里用了几只蝼蛄,配合了车前子、茯苓皮之类的。过了几天,大叔说感觉松快多了,小便也顺畅了,肿也消了些。
通过这些观察和了解,我算是对蝼蛄有了个初步的认识。它虽然看着不起眼,甚至有点让人讨厌,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,老祖宗还是发现了它的价值。我这纯粹是个人的一点实践记录和道听途说,大伙儿可千万别自己随便乱用。真要有啥不舒服,还得是去正规医院看医生,听专业人士的指导。我就是分享一下我的这点小发现,觉得挺有意思的。
我就是通过下地干活偶然发现,然后好奇心驱使,自己动手去捕捉,再通过询问老人,查阅一些杂七杂八的资料,加上观察别人使用的一些情况,慢慢对蝼蛄的所谓“功效与作用”有了一点点粗浅的了解。这过程挺曲折,也挺有意思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