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问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,一篇看懂清热利尿很简单!
大伙儿今天得空,正好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个老方子——导赤散。也不是啥高深学问,就是自个儿前阵子身体不大舒坦,瞎折腾了一番,有点心得体会,分享给大家伙儿瞅瞅。
为啥琢磨这导赤散?
说起来,还是前段时间的事儿。也不知道咋回事,就觉得心里头忒燥,跟揣了团火似的,晚上睡觉也不踏实。更烦人的是,嘴里头还老起那种小泡泡,舌头也红红的,吃饭喝水都不得劲。一开始我没当回事,想着多喝点水,清淡饮食,过几天就好了。结果,折腾了好几天,一点好转都没有,反而觉得那股火气更旺了。
我就开始琢磨了,这到底是咋回事?以前也上火,但没这么严重。我就想起来,老早以前听家里老人念叨过,说啥“心火旺”就容易口舌生疮,小便发黄啥的。我一对照自个儿的情况,还真有点像。那会儿我就想,得找个法子把这“心火”给导出去才行。

寻摸方子的过程
有了这个想法,我就开始翻腾我那些老旧的笔记,还有以前看的一些杂七杂八的养生小册子。你还别说,真让我就给找到了点线索。其中就提到了这个“导赤散”。我一看这名字,“导赤”,“赤”不就指火嘛“导”就是引导,合着就是把这火给引下去。
我仔细瞅了瞅这方子的组成,主要就是几味药:生地黄、木通、生甘草梢,还有竹叶。这几样东西,听着也不陌生。生地黄,我晓得是凉血滋阴的;木通和竹叶,好像都有点清心火、利尿的意思;甘草梢,估计是调和药性,兼带着清火。这么一合计,感觉路子是对的,都是冲着清心火、把火气从小便利出去这个方向去的。
自个儿的实践记录
既然看着对路,我就寻思着试试。咱也不是大夫,不敢瞎来。我就先去家附近的老药铺问了问那里的坐堂师傅。师傅一听我说这几味药,说这是个挺经典的小方子,主要就是对付心经有火、小便不利索那些症状的。他看我情况不算太复杂,就给我按着原方配了点。
拿回来之后,我就按着师傅说的法子,把这几味药放一起煮水喝。也没啥特别的,就跟平常熬中药差不多。头一天喝下去,没啥太明显的感觉,就是小便好像多了点。到了第二天、第三天,情况就开始有变化了。
- 1,是嘴里的那些小泡泡,感觉没那么疼了,红肿也消下去一些。
- 2,就是心里那股烦躁劲儿,好像也慢慢平复下来了,没那么七上八下了。晚上睡觉也比之前能睡得沉一点。
- 再有,就是小便颜色确实变淡了,以前黄得跟浓茶似的,那几天就清亮多了,量也足。
我就这么连着喝了大概四五天,那些不舒坦的症状基本上就都没了。嘴里利索了,心里也清爽了,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不少。

一点体会和总结
通过这回自个儿瞎琢磨和实践,我对这导赤散算是有了点直观的认识。简单说,我觉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:
第一,清心火。 就是把我心里那股莫名的邪火给降下去了。这火一没,心胸烦热、口渴想喝凉的这些感觉就减轻了。
第二,利小便。 这点体会也挺深的。它能让小便通畅,把身体里的一些“热毒”通过尿液排出去。你想,火往下走了,上面自然就清爽了。
可能还有点养阴的意思。 毕竟里面有生地黄,这玩意儿滋阴挺好的。心火旺也容易伤阴嘛它能给补一补,不让火烧得太厉害。
你要是也遇到跟我差不多的情况,比如心里烦、嘴里长东西、小便又黄又少,或许可以了解了解这个导赤散。但话说回来,咱这也不是专业的,就是分享个经历。真要是身体不舒服,还是得找正经大夫给瞅瞅,对症下药才是最稳妥的。我这也就是赶巧了,症状对上了。

行了,今儿就先白话这么多。希望我这点瞎折腾的经验,能给大伙儿提供个思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