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角刺的功效虽好,但这几类人千万不要用
说起这个皂角刺,我可真有点儿自己的经历想唠唠。不是啥大事儿,就是前段时间遇上的小麻烦,让我对这玩意儿有了点儿实际体会。
事情是这样,有阵子我胳膊上不知道咋回事儿,冒出来个硬疙瘩,红红的,还有点儿疼,摸着里面硬邦邦的。一开始没当回事儿,想着过两天自己就好了。结果,好几天过去,那疙瘩不但没消,反而越来越肿,中间还隐隐约约看着有点儿发白,像是要出脓但又出不来的样子,真是又疼又难受。
自己瞎琢磨着用过一些土法子,啥也没用。后来回家跟我妈念叨这事儿,她就翻箱倒柜找了点东西出来,黑乎乎的带刺的玩意儿,说是皂角刺。她说以前老人传下来的,对付这种憋着出不来的“毒疙瘩”挺管用,主要是能消肿,还能把里面的脓给“拔”出来。

我当时也是没办法了,就听她的。具体咋弄的我记不太清了,好像是弄碎了点儿,然后加了点啥东西调成糊状(具体配方我妈也没细说,估计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),小心翼翼地敷在那肿块上了。刚敷上去没啥特别感觉,就是有点儿温温的?也可能是心理作用。
敷上之后的变化
就这么敷着,一天换一次。大概第二天还是第三天,奇了怪了,感觉那硬疙瘩周围的红肿真的消下去不少,而且中间那个发白的地方好像更明显了,摸上去感觉里面软了点儿,不像之前那么硬邦邦了。
又过了一天,那疙瘩尖儿上自己就破了个小口,流出来不少脓。虽然看着有点儿恶心,但流出来之后,那肿痛的感觉一下子就轻快多了。我赶紧用干净的棉签给清理了,然后继续敷。之后几天,脓继续往外排,肿块也一天天变小、瘪下去。
- 感受一: 它那个“拔脓”的效果,我是真切体会到了,确实能让那种憋着的痈肿出头、排脓。
- 感受二: 消肿方面也挺明显,敷了之后周围那一圈红肿是肉眼可见地退了些。
一些要注意的地方
我妈也特意叮嘱了。她说这皂角刺性子比较“冲”(后来我查了下,好像是说它性温,味辛),不是啥情况都能用的。
第一,她说要是那疮已经破了,脓都流顺畅了,就不能再用了,不然可能反而不

第二,她还念叨说怀孕的妇女是绝对不能碰这东西的,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,都得小心。
第三,虽然我这回是外用,但也听人说过,有些人可能对这玩意儿过敏,所以用之前最好先小范围试试,或者问问懂行的人。咱不能自己瞎来,毕竟是药材嘛
我这回用皂角刺的经历还算顺利,确实解决了当时那个小麻烦。但我也明白,这只是我个人的一次体验,不代表它对所有人都管用,更不能替代正规看医生。身体不舒服,还是得先找专业人士瞧瞧。我这就是分享下自己的经历记录,给大家做个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