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门冬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公开,润肺止咳原来这么简单!
大伙儿今天得空,想跟各位聊聊我自个儿跟麦门冬汤打交道的一段经历。也不是啥大事儿,就是那段时间身体有点小状况,寻思着试试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子,结果还真有点意思。
我当初是怎么跟这麦门冬汤“杠”上的
事情得从去年秋天说起。那阵子也不知道咋回事,转季的时候着了点凉,感冒好了之后,别的都好说,唯独那嗓子,干得跟沙纸似的,咳起来还没完没了,特别是晚上,简直能把自己给咳醒。喝水,感觉刚喝下去就没了,一点不解渴。去医院瞧了瞧,大夫说是有点余邪未清,开了些西药,吃了几天,大症状是没了,可这干咳咽燥就是断不了根,烦人得很。
我就寻思着,西医不行,要不试试中医?我妈以前就老说,有些小毛病,中医调理调理比吃药片子管用。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瞎琢磨,好家伙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各种方子、各种说法,看得我眼花缭乱,啥金银花、胖大海、罗汉果,都试过泡水喝,效果嘛也就那样,不痛不痒的。

后来有次跟一个老邻居聊天,他听我咳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,就说:“你这症状,听着像是肺里燥得很,有点阴虚火旺的意思。我以前也这样,试过一个叫麦门冬汤的方子,感觉还不错。” 我一听,“麦门冬汤?” 名字听着就挺滋润的,赶紧问他具体咋弄。
捣鼓麦门冬汤的那些事儿
老邻居也是热心肠,给我大概说了说。我回家后又仔细查了查,发现这麦门冬汤还真是个经典方子,主要是针对肺胃阴虚,就是那种干咳、咽干、口渴的。主要成分有这么几样:
- 麦门冬
- 半夏
- 人参 (或者用党参也行,劲儿小点)
- 甘草
- 粳米 (就是咱们平时煮粥的大米)
- 大枣
看着这配方,感觉还挺平和的,不像有些药材听着就猛。于是我就下决心自个儿试试。第二天专门跑了趟我们这儿的老字号中药铺,跟药师一说要抓麦门冬汤的药材,人家门儿清,刷刷刷就给我配齐了。特别交代了一下,半夏要用姜半夏,能去去它的燥性,顺便还能降逆止呕。
拿回家,就开始我的“实践”了。先把麦门冬、人参(我用的党参,想着先温和点)、甘草、粳米、掰开的大枣洗干净,头一回煮,没经验,水放多少,煮多久,心里也没谱。就想着跟熬粥差不多。头一锅,水放少了,煮到后来有点稠,喝起来口感一般般。第二次就有经验了,水多放点,小火慢慢咕嘟,大概煮了个把小时,煮出那个药味和大米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,闻着还挺舒服的。
喝了之后的感受和一点心得
这汤药,味道算不上好喝,有点淡淡的甜,也带点药材的本味。我坚持着一天喝两次,饭后温服。大概喝了两三天,你还别说,真有点感觉了。最明显的就是嗓子眼儿里没那么干涩了,以前老觉得有东西卡着,痒痒的想咳,那几天这种感觉缓解了不少。晚上睡觉,咳嗽的次数也明显少了,能睡个囫囵觉了。

连续喝了一个多礼拜,那磨人的干咳基本上就停了,嘴巴里也觉得没那么干了,喝水能解渴了。我自个儿琢磨着,这麦门冬汤主要就是滋阴润燥,生津止渴。像我这种感冒后期,肺里津液不足,有点虚火往上跑的,刚好对症。麦门冬本身就是养阴润肺的好东西,配上人参益气,半夏降逆,甘草调和,粳米大枣养脾胃,算是从根本上调理了一下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玩意儿毕竟是药食同源的东西,虽然平和,也不是人人适合。比如脾胃虚寒,动不动就拉肚子的人,估计就不太合适了。我这也就是分享我自个儿的经历,大伙儿要是有类似情况,最好还是找个靠谱的中医大夫给瞧瞧,辨证施治最关键。别学我一开始那样瞎琢磨,万一不对症,反而耽误事儿。
这回尝试麦门冬汤的经历,让我对中医又多了份认识。有时候,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,还真有它的道理。关键是要用对地方,用对人。行了,今天就先唠叨这么多,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点参考价值!